当前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星期日
你会正确服用中药汤剂吗?
期次:168期版号:K60作者:汪大利宣汉县东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布时间:2024-01-263792次浏览[发表证书]

中药汤剂是中药临床应用最早、最广泛、疗效最可靠的剂型。其优点是中药其他剂型难以相比的,服用中药汤剂,要顺应人体阴阳消长规律,切合疾病“旦慧、昼安、夕加、夜甚”之规律和证情,采用不同的服法。

1.问:如何掌握服用时间

答:具体服药时间应根据肠胃状况、病情需要及药物特性来确定。

空腹服:空腹服药主要用于驱虫药、峻下逐水药、攻积导滞药或治疗四肢血脉病的药。因为清晨胃及十二指肠均无食物,此时服药可避免与食物相混合,使药物迅速入肠,并保障较高的浓度而发挥药效。如鳖甲丸、桂枝茯苓丸。

饭前服:病在胸膈以下,属胃、肝、肾系疾病特别是补虚药,宜饭前服用;饭前因胃腑空虚,有利于药物迅速进入小肠被消化吸收。

饭后服:在胸膈以上,如头痛、目疾、咽喉疾病、消食健胃药或对胃肠有刺激的药宜饭后,因为饭后胃中存有较多食物,可减少药物对胃的刺激,如凉膈散、滚痰丸。

睡前服:安神、润肠通便、涩精止遗药或驱虫药,则宜临睡前服;为了顺应人体生理节律和充分发挥药效。

2.问:除了以上几种服药方法外,还有没有其他的

答:有,病急不拘时,病缓定时服,病愈停后服。通常治急重病,宜量大而顿服,如承气汤、独参汤、大黄牡丹汤。表浅之病宜量小,如桑菊饮、普济消毒饮。而邪在半表半里,病情变化较快时,服药间隔时间不宜太长,如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如服用某些力专效宏之发汗,峻下逐水之剂,如大承气汤、大陷胸汤等,应中病即止,以免过剂伤正,出现不良反应。治疗高血压病宜午后服,治冠心病之剂宜晨服,治疗风湿之剂宜睡前加服,治疗痛经之剂宜经前服。

3.问:哪些情况下才冷服

答:一般药物需温服,但苦寒清热药治疗内热症宜冷服,古人称为饮,如:普济消毒饮等。在某种特殊情况下,也有热药用冷服法,这属中医反治法之一,如系真寒假热,则又宜热药冷服。

4.问:一天服药多少次比较合适

答:一般每天早中晚 1 次,也有很多有特殊要求,如起救急作用的十枣汤、干姜附子汤要顿服;治胃肠疾的大、小承气汤可二服,以利于胃气恢复;治梅核气之半夏厚朴汤为日三夜一服;治风水之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需半日三服;用于温中祛寒的理中丸要日三夜二服,用于温经散寒的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则日五服,以使药物持续作用,祛散内有久寒。服用补益、固涩、止咳、化痰、清热类方剂宜频而少;服用驱虫、泻下、解毒、利水、攻逐类方剂宜顿而多。

5.问:服药后需要注意些什么

答:有些汤剂服后需借助饮食才可取效,如桂枝汤服“须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如十枣汤得快下后需糜粥自养。而有些方剂服用时要忌食某些食物:乌梅丸 “禁生冷滑物、臭食”;桂枝汤“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恶臭等物”;天王补心丹“忌胡萝卜、大蒜、萝卜、鱼腥、烧酒”;真人养脏汤“忌酒、面、生冷、鱼腥、油腻”。服用理气剂要禁食鱼腥;止泻剂应禁食瓜果蔬菜;发汗剂应禁食生冷;调理脾胃之剂应禁食油腻辛辣及难消化之品。服发汗药后,不可即食酸味食物及冷饮。如服有毒中药若服生草乌、生南星、马钱子等毒性强烈的药物,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神志变化,如发生口、唇、舌、肢体发麻抽搐,以及心律失常等中毒症状,应立即停药,及时就医,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服药酒应考虑病人的酒量,不宜过多,有过敏史及服药酒后有胃肠道反应者应忌服。

6.问:为什么裸露放置的隔夜汤药不宜服


答:因为中药中含有淀粉、维生素、蛋白质、挥发油,以及各种酶、微量元素等成分,在煎煮时会大部分留在汤药里,如果存放时间过久,不但会降低药效.而且会因空气的温度、湿度、放置的时间和细菌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汤药变质,因此,如果一次实在喝不完,一定要将其倒入带盖的杯中,放入冰箱内,等第二天再取出并稍稍加温后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