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疾病,由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利用缺陷引起,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以及体重下降。糖尿病的治疗以积极控制血糖为主,除了药物治疗外,还需要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辅助。那么,您知道糖尿病的护理知识吗?
1.健康教育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健康教育尤为重要,能够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了解日常饮食、运动、用药等方面的注意事项,改善因缺少疾病认识而产生的心理障碍。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形式有发放疾病知识手册、社区宣传讲座、知识问答等,或者是建立糖尿病患者专属微信群,不定期在群众发布糖尿病的知识,询问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引导糖尿病患者之间沟通交流,互相鼓励。健康教育过程中,还要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负性情绪比较严重的患者,应积极疏导,加强心理干预,使其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治疗。
2.饮食护理
糖尿病患者饮食原则为“控制总量,营养均衡”。通俗来讲,就是患者既要吃得少,又要吃得好。日 常饮食中,除了需要严格限制的含糖食品外,多数食物患者均可享用。在食物制作方面,推荐清蒸、清炒、凉拌、水煮、煲汤等,不建议煎炸、红烧等;全谷物和杂豆类应占主食的1/3,每日摄入100g左右;由于蔬菜的血糖生成指数(GI)较低,所以每日可摄入500g左右的蔬菜;水果应选择含糖量低的苹果、橙子、草莓、菠萝等,应在两餐之间食用;关于肉类的选择,以鱼类、虾和家禽类为主,牛肉、羊肉和猪肉适量食用。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忌食辛辣、油腻、重盐重油的食物,少食多餐,戒烟戒酒。
3.运动护理
运动对糖尿病患者的好处较多,能够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促进血液循环和机体新陈代谢等。为此,糖尿病患者要认识到运动的积极作用,根据自己的年龄、时间和喜好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健身操等有氧运动。为保证运动效果,避免运功过程中出现低血糖等危险情况,要牢记运动“一、三、五、七”口诀,即:饭后1小时以后;活动30分钟;每周至少运动5次;运动脉搏不超过170-年龄。如果较为肥胖的患者,可根据身体情况适当增加运动次数和时间。 4.用药护理
药物是治疗糖尿病,控制血糖的水平的关键,常用药物有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格列本脲等,为了发挥各类药物的药用价值,保证治疗效果,需要加强用药指导。通俗易懂的向患者讲解每种药物的剂量、使用方法和禁忌,叮嘱患者严格遵医嘱正确用药,提前告知用药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比如:头晕、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及时到医院就诊,或者是在微信群中咨询责任医生。
5.低血糖护理
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与降糖药物剂量过大、没有定时定量进餐有关,如果患者发生低血糖,要及时处理。若患者血糖小于3.9mmol/L,则视为低血糖,表现为心慌、焦虑、发抖、冷汗、饥饿感增强等。如果患者有上述情况,应监测血糖,然后指导其吃一些含糖食物,比如:果汁、蜂蜜、饼干、葡萄糖片等。日常生活,或者是运动期间,建议患者随身携带一些饼干、糖果等小零食,预防低血糖。
总之,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日常护理尤为重要,只有了解糖尿病及相关护理知识,才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提高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