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2025年07月02日 星期三
做超声检查时,医生涂的 “黏糊糊” 液体是什么?有毒吗?

作者:刘明阳

邢台市人民医院 超声科 主治医师发布时间:2021-10-10 10:12:546768次浏览[发表证书]

做过超声检查的人,对检查时医生涂抹在皮肤上的那层 “黏糊糊” 的液体一定不陌生。它看起来有些奇怪,触感也不太舒服,很多人心里不免犯嘀咕:这到底是什么东西?会不会有毒?对身体有没有危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种神秘液体的 “面纱”。

这种 “黏糊糊” 的液体,学名叫做医用超声耦合剂。它的主要成分是水性高分子凝胶,其中最关键的成分是卡波姆,同时还含有甘油、纯化水以及少量的防腐剂等。卡波姆是一种由丙烯酸交联得到的高分子聚合物,在水中能够形成均匀的凝胶状物质,为耦合剂提供了黏稠的质地;甘油具有良好的保湿性,可以防止耦合剂过快干燥;纯化水则是溶剂,用于溶解其他成分;而少量的防腐剂能抑制微生物生长,保证耦合剂在有效期内的质量安全。

医用超声耦合剂在超声检查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超声检查的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传播和反射,来生成内部器官和结构的图像。然而,我们的皮肤表面并不是完全光滑的,存在着许多微小的凹凸和缝隙,这些缝隙中充满了空气。由于空气和人体组织对超声波的传播特性差异极大,超声波在遇到空气时,绝大部分能量会被反射回来,无法有效穿透皮肤进入人体内部。这时,超声耦合剂就派上用场了。它能够填充皮肤与超声探头之间的空隙,排除空气,使超声波能够顺利地从探头传入人体组织,再从人体组织反射回探头,从而保证超声图像的清晰和准确。此外,耦合剂还能起到润滑作用,减少超声探头在皮肤表面移动时的摩擦,让医生能够更顺畅地操作探头,全方位地观察人体内部情况。

那么,医用超声耦合剂有毒吗?答案是否定的。在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医用超声耦合剂都经过了严格的安全性测试和质量把控。它采用的是对人体无害的材料,不含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有机溶剂等物质,也不会与人体组织发生化学反应。并且,国家对医用超声耦合剂的生产和使用有着严格的标准和规范,生产企业必须获得相关的医疗器械生产许可,产品也要通过一系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检测才能上市。在正常使用情况下,超声耦合剂不会引起过敏等不良反应。不过,极少数人由于皮肤过于敏感,可能会对耦合剂中的某些成分产生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发红、瘙痒、起皮疹等。但这种情况非常罕见,一旦出现,及时用清水清洗干净,并告知医生,一般症状就会逐渐缓解。

检查结束后,皮肤上残留的耦合剂很容易清洗。用清水冲洗,或者用湿毛巾擦拭,就能轻松去除。有些耦合剂还具有良好的水溶性,遇水后会变得更加稀薄,清洗起来更加方便。清洗干净后,皮肤不会有任何残留和不适。

医用超声耦合剂是超声检查中不可或缺的辅助用品,它既安全又重要。下次再做超声检查时,面对那层 “黏糊糊” 的液体,大家就不用再担心害怕了,安心配合医生完成检查,让超声技术更好地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栏目导航

navigation

精彩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