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2025年04月04日 星期五
援外医疗 大爱无疆 以仁心 仁术架起中所友谊之桥 记第2批援所罗门群岛中国医疗队
期次:176期版号:A1作者:本报记者 赵明艳发布时间:2024-04-056647次浏览[发表证书]

324日下午,2批援所罗门群岛中国医疗队一行5,圆满完成为期一年的援所医疗任务,顺利回黔。

援所一年,300多个日夜,8名队员践行医者大爱,以仁心仁术为当地民众提供医疗服务,在异国他乡大力弘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贵州贡献。

接力奔赴传递友谊

2023319,贵州省卫生健康委承派、贵州医科大学及附属医院临床检验中心、心血管内科、泌尿外科、肾内科、针灸科、行政后勤等8名人员组成的第2批援所罗门群岛中国医疗队抵达所罗门群岛,全体队员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援外医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主动承担援外医疗使命,在第1批援所中国医疗队的开展援外医疗工作的基础上,切实了解所罗门群岛医疗需求,全力打造2.0版本援外医疗队。

“我们以所国急需的专科救治为突破口,稳步拓展中所健康合作的内涵和外延,为提高援外医疗续航力奠定基础,全力助推所国医疗水平提升。”第2批援所中国医疗队队长黄海说。

援所一年,援所中国医疗队主动调研医院设施设备硬件现状、医院收治疾病谱系、医学教育发展、重点学科运行管理、国际援助等情况,深入调研并形成多项调研报告,在临床新技术创造性开展、医疗服务深入基层、中医针灸推广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医疗帮扶工作,受到所国民众大力认可和政府的高度赞赏。

——积极宣传普及医学科普知识,累计在当地两家主要报刊投稿并发布科普文章140余篇,提升当地民众健康保健意识,使当地民众真正了解中国医疗队带去的健康理念,通过医疗援助扎根所国民众心中。目前科普宣传效果已初有成效,尤其是当地民众对胸痛等急救意识有了较大提升。

——助力海军“和平方舟”医疗船圆满完成首访所工作。20238,医疗队在使馆安排下,有力有效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医疗船到访期间,医疗队全程配合开展联合诊疗工作,同时与所方医院、医疗船三方联合开展泌尿外科复杂性手术1台。

——配合所卫生部成功到贵州考察访问,此次访问让所国对贵州有了直观的认识,也进一步增进对医疗队的了解和信心,助力未来医疗援助工作;协助贵州卫生健康代表团成功首访所国,期间双方就加强中所医疗交流合作开展深入交流讨论,进一步增进了相互了解和中所友谊。

口口称赞的针灸技术

202374,中国援所医疗队新门诊迎来了一大批所国群众,他们都是来参加针灸门诊开业仪式的。这也标志着针灸诊疗技术在所罗门群岛落地生根。

从闻所未闻到口口称赞,随着第12批援所中国医疗队来到所罗门群岛,针灸医师雷衍东、徐明用精湛的针灸诊疗技术赢得了当地民众的认可和欢迎。 “针灸有效缓解了我的膝盖和关节疼痛。”所国居民马丁.

波波接受完针灸治疗后说,“我非常感谢中国医生,他们很专业。”

另一名患者Doreen,也是受益于针灸治疗的当地民众。Doreen腰痛10余年了,接受了5次针灸治疗后,困扰她多年的病痛解除。为此,她特地致信感谢两位针灸医师。

为了更好地推广中医针灸诊疗技术,2批医疗队继续加大中医针灸在所推广工作,积极推动中医针灸纳入所卫生发展规划,并在所国家转诊医院开设中医针灸门诊,创建针灸固定学科团队,推动中医针灸在所国发展进入全新时代。

两名针灸医师还针对针灸门诊的跟师人员、康复理疗科人员、部分内科医生,积极开展针灸临床诊疗培训带教工作,带教培训当地医务人员100余人次。为了更好让当地跟学针灸人员接受针灸学习培训,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医疗队申报了援外医疗队对口医院合作机制建设项目——中所中医针灸中心,目前该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待项目落地后,将更加有利于加强双方医务人员的学习交流,推动中医针灸事业在所发展。

据统计,2023320日至202427,针灸门诊共诊治患者7689人次,应其他科室开展针灸会诊100余人次,其他科室、省级医院针灸转诊50余人。全年共使用一次性针灸针150000余支,无一针刺意外情况发生。

新技术应用填补空白

初抵所罗门群岛,2批援所中国医疗队员心内科医师司晓云便发现当地的冠心病的患者较多,尤其是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梗等在住院患者中很常见。但这类疾病患者在当地很少能及时到医院就诊,大部分患者胸痛发作至入院时间平均在36小时。针对这一情况,司晓云主动与当地医生、民众交流,深入社区调研查找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

“当地民众普遍缺乏对心血管疾病的认识。”面对这一共识,医疗队通过当地报纸、电台扩大科普宣传,提升所国民众对心血管疾病的认识,同时司晓云还深入社区医院与私人诊所进行心电图讲解培训,模拟演练心梗患者的识别、用药与转运,全面提升社区医生的急救能力。

事后不久,一名50多岁的急性心梗患者便来到所国家转诊医院就诊,经诊断,该患者明确为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司晓云立即为其进行药物溶栓治疗,用药40分钟后,即出现血管再通的迹象,患者胸痛明显缓解,心电图ST段回落,最后成功抢救该患者,康复出院。据该患者讲述,他正是从报纸上看到关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知识,出现胸痛超过半小时未缓解就需立即赶到医院就诊,正是这一行为使他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针对心血管疾病治疗,除开展药物溶栓治疗外,司晓云还开展了临时起搏器植入、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等新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挽救了当地许多患者的生命,尤其是冠状动脉造影技术,更是填补了所国介入手术的空白。目前,当地医生已能熟悉运用新技术救治患者。

为使更多心血管疾病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医疗队主动在所国开展急救知识和技术培训,通过远程会诊、交流等手段,积极将急性心梗溶栓技术延伸至外岛,整体提升所国胸痛救治能力。

多个学科共同发力

抵达所国后,2批援所中国医疗队通过国内多方力量支持,向所方捐赠药品器械传递中国温度。通过捐赠,中方为所方配备了必要的手术器械、耗材和培训模拟器,创造开展泌尿外科手术条件。新手术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惠及了所罗门群岛当地患者,医疗队在当地开展各类泌尿外科手术150余台。其中在所开展外科新技术10余种,重启了5种当地因技术和设备限制而停滞多年的泌尿外科手术。

“我们到达所国不到一月的时间,便成功实施了一台微创手术。”黄海说。202346,2批援所中国医疗队克服各项困难,主动创造条件,在所国家转诊医院顺利完成首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联合尿道狭窄内切开微创手术,这也是中国医疗队在所国开展的首台微创外科手术。

同年,2批援所中国医疗队又指导当地医生成功开展首例腹腔镜手术、首例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首例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一项项手术得以成功实施,皆凝聚着中国医疗队的努力和付出。

援所期间,医疗队泌尿外科专家肖跃海还向所方泌尿外科手术医师和麻醉师积极传授新理念,如在局麻状态下开展简单常用的手术,既节约医疗资源、缩短麻醉和手术时间,又避免复杂的麻醉方式,使病人更安全、舒适。优化就诊环节,由住院处理改为门诊处理,节省出床位救治更多、更危重的病人。同时还通过手术带教培养多个泌尿外科手术医生。

值得一提的是,2批援所中国医疗队还申报了对口医院合作机制建设项目—中所泌尿外科微创手术中心,以期通过项目合作方式,为所方培养更多泌尿外科人才,打造一支所罗门群岛国家转诊医院自己的泌尿外科团队,造福更多所国民众。

与此同时,2批援所中国医疗队肾内科、检验科专家还通过手术带教、临床培训、平移理念等方式帮助所方相关专业提能力、育人才,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肾内科专家颜润对当地医护进行血液透析理论及实践培训73,目前肾脏病团队护士已经能熟练操作血液透析机器,团队上级医生已初步掌握血液透析中心静脉临时导管置入。检验学专家黄海积极投身检验科临床分子检测工作,援助所方开展相关调研,发表健康科普文章4篇。

此外,6名医疗专家外,还有队员黄柏林主要负责全队翻译工作,协助队员开展医疗服务。队员张元刚既要保障全队的一日三餐,也承担了部分后勤管理工作。他们各司其职,只为保障队友安心为所方民众服务。如今,两名队员和针灸医师徐明一同留任第3批援所中国医疗队,继续开展援外工作。

离开前,所罗门群岛政府为第2批援所中国医疗队举行表彰会,以表彰他们为所罗门群岛卫生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

援外一年,8名队员接棒续力,尽其所能在所国开展调研、慢病筛查、义诊、手术、培训带教,他们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竭尽所能为所方培养人才,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他们以实际行动讲好中国故事,以仁心仁术服务所罗门群岛人民,架起了中所两国的友谊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