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省人口健康基金会在省卫生健康委党组、省计生协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立足全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要求,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按照省卫生健康委党组审议通过的《贵州省人口健康基金会设立公益项目助力全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规划》,紧紧围绕全省卫生健康和计生协的中心工作,秉承“服务全民健康、扶助计生家庭、促进社会和谐”的宗旨,充分发挥基金会公募平台作用,多渠道募集资金和物资,实施公益项目,在助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健康促进、生育关怀、生育支持、困难家庭救助、老年健康服务等重点任务上取得新的进展。
据了解,省人口健康基金会自成立以来,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和《贵州省人口健康基金会章程》,依法依规开展社会募集,开展生育关怀、社会扶困慈善救助、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等各类公益项目,累计公益支出3●4亿元,80余万困难群众受益。
提高基层诊治风湿免疫性疾病水平
“收获很大!风湿免疫多半是疑难杂症,讲师通过具体病例一层一层地把疾病剖析,如拨云见日,进步很快,很有帮助。”2023年11月25日,由省卫生健康委指导,省人口健康基金会组织实施,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承办,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协办的“全省县域医疗机构风湿免疫专业学科带头人培养项目(第一期)总结会”在贵阳召开。会上,来自思南县人民医院内分泌肾内科的参训学员孙迪可说。
据介绍,风湿免疫性疾病是一类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包括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按发病率测算,我省现有近600万风湿病患者,而此前全省风湿免疫专业从业者仅100余人。病患多,全省风湿病学发展相对滞后,只有少数几家医院有独立的风湿免疫科,专科医师严重不足,患者诊断晚,缺乏规范化治疗。
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文明确:三级医院要独立设置风湿免疫科,鼓励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设立风湿免疫科,提供风湿免疫疾病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
为提高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诊疗水平,我省深入实施《贵州省整体提升卫生健康水平攻坚行动计划(2021一2030年)》,2022年4月,省卫生健康委印发《贵州省县域医疗机构风湿免疫专业学科带头人培养项目实施方案》,加强风湿免疫专业人才培养,规范和提高我省风湿免疫性疾病诊疗能力和水平,助力全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项目要落实落地,还缺乏相应的资金支持。爱心企业贵州安康医学检验中心得知后,积极为贵州免疫疾病的诊疗贡献力量,向省人口健康基金会捐赠风湿免疫专业学科带头人培养项目第一期100万元,并承诺三年间向该项目捐赠总计300万元资金支持。2022年7月,项目启动,在全省9个市州(区域)实施,每个区域培训3期。
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第一批培训基地,风湿免疫科拥有副高以上职称专家4名,科室医生9名,开展该项培训项目取得初步成效。“通过该项目,提升了我们医教水平,增强了风湿免疫方面的意识,规范了临床诊疗。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分级诊疗,让老百姓足不出县就能解决实际的问题,有效防止部分患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张文辉说。
“经过一年多的系统培训学习,省内各县域医疗机构医生对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风湿免疫疾病的规范化诊疗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风湿免疫性疾病诊疗得到规范,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省医学会风湿免疫学分会副主委、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曾家顺表示,截至2023年9月,我省100名基层医务骨干已经完成了27期临床实践培训,为全省风湿免疫的学科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进一步规范和提高了基层医院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诊疗能力和水平。
“2022年播下的种子已生根发芽,并长成茁壮的小树苗。”省卫生健康委科技教育处负责人说,该项目已经形成了行政部门指导、公益平台组织、企业公益支持、专业团队实施、基层医生受益的工作机制。下一步,将总结好经验,邀请省外知名风湿免疫专家为学员授课。同时,加大风湿免疫疾病的科普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知晓率。
唇腭裂“天使”绽放幸福微笑
“我的女儿今年8岁,很荣幸参加贵州省第三期‘幸福微笑—腭裂患者语音矫治及心理康复9夏令营公益活动。希望通过语音训练、心理疏导以及互动游戏等方式,改善孩子的语音障碍,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重新树立信心,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2023年8月7日,由省计划生育协会、省人口健康基金会主办,遵义市计划生育协会协办,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承办,以“倾听天使之音.绽放纯真笑颜”为主题的贵州省第三期“幸福微笑——腭裂患者语音矫治及心理康复”夏令营公益活动开营。开营仪式上,腭裂患儿小希(化名)的母亲徐女士激动地说。
唇腭裂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先天性畸形,严重影响患儿容貌、语音、吞咽,在我省一些地方多有发生,由于经济困难和缺乏治疗条件,导致许多困难家庭唇腭裂儿童得不到及时治疗,严重影响了患儿及家属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和谐幸福。因此,唇腭裂患儿在适宜年龄内进行治疗尤为重要。
为期5天的贵州省第三期“幸福微笑——腭裂患者语音矫治及心理康复”夏令营公益活动中,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宋庆高教授唇腭裂治疗团队对在全省范围内从线下线上招募的19个困难家庭4—15岁唇腭裂术后发音不清儿童及家属进行唇腭裂相关知识、语音不清原因、正畸治疗时机的专业讲授,让孩子及家属知道唇腭裂,深入了解唇腭裂,通过治疗战胜唇腭裂;语音治疗师将对孩子进行语音评估,结合每个孩子口腔生理结构、发音方式的不同,为他们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帮助他们学会正确发音的方法;心理治疗师将对孩子及家属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评估,结合每个孩子心理状况的不同,为他们做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找回自信、重拾微笑。
据了解,自2011年以来,省计划生育协会、省人口健康基金会积极整合社会资源,积极整合社会资源,联合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和国内外医疗专家团队,先后组织开展33次集中手术活动,免费为5241名困难家庭唇腭裂儿童实施整形修复手术。大多数唇腭裂儿童已经过上了正常的生活,但部分唇腭裂严重的儿童仍伴有发音障碍和心理障碍,影响着他们的生活与成长。因此,省计划生育协会、省人口健康基金会将唇腭裂儿童帮扶救助活动再升级,开展持续关怀和帮助,充分利用本地医疗资源,探索实施困难家庭唇腭裂儿童序列治疗公益项目,对已经接受唇腭裂修复整形手术的儿童,结合他们不同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语音训练、心理辅导等课程,帮助他们学会正确发音,克服心理障碍、勇于开口、大声表达。
省人口健康基金会负责人介绍,为了让困难家庭唇腭裂患儿更加自信地面对生活,更加微笑地面对未来,更加健康地快乐成长,该基金会发挥社会募集平台和公益基金在社会救助方面拾遗补阙的作用,关注民生改善和群众需求,开展“幸福微笑”公益项目。截至目前,已为245名困难家庭唇腭裂儿童开展语音训练和心理治疗,受益唇腭裂“天使”再次绽放幸福微笑。
“12年来,‘幸福微笑9公益项目最显著的成效就是让广大困难家庭唇腭裂患儿重获健康,家庭幸福指数大幅度提升。这得到困难唇腭裂儿童家庭和社会的广泛赞誉,已经成为贵州省有深刻影响力的知名公益服务品牌。”省人口健康基金会负责人说。
合力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环境
“孩子还没有出生就免费发叶酸,生了小孩有鸡蛋、宝宝装领,没有母乳还可以申请免费奶粉,真是太感谢了……”在江口县妇幼保健院分娩的田女士拿到“三送”慰问包后说。
2023年12月22日,江口县计生协党组成员、副会长张晓玲一行到县妇幼保健院、县中医医院及县人民医院,开展“生育关怀.三送慰问”及优生优育指导服务活动,实地走访慰问符合政策生育家庭,宣传全面三孩生育政策及其配套支持措施。
活动中,江口县计生协工作人员为符合政策生育的新生家庭送上爱心健康包、宝宝衣、宣传资料,并仔细询问产妇产后身体情况、婴儿的健康状况等。同时,做好宣传教育、生殖健康咨询服务、优生优育指导等工作。
“根据铜仁市计生协统一部署,我们于2017年全面启动‘仁义之城.生育关怀.三送慰问9活动,整合人口健康基金等资金,为符合政策生育家庭送爱心健康包(或营养品鸡蛋)、宝宝装、宣传资料等。”张晓玲介绍。
据介绍,“仁义之城.生育关怀送爱心”—三送慰问活动,由省计生困难家庭扶助中心与省人口健康基金会指导铜仁市计生协联合相关部门,聚焦育龄群众现实需求,从支持生育、促进生育、保障生育的角度切入,统筹市、县两级人口健康基金,每月对符合政策生育的家庭开展赠送鸡蛋(爱心健康包)、宝宝装、宣传品“三送”慰问活动。
据统计,活动自2017年开展以来,铜仁市累计慰问符合政策生育家庭15.15万余户,送出鸡蛋909.4万余枚、宝宝装15.22万余套、爱心健康包2.23万个、宣传品15.16万余份,折合金额近1000万元。
如今,“仁义之城.生育关怀送爱心”公益项目,已成为铜仁市慈善项目的一张名片,提升了儿童营养健康水平,进一步推动了生育关怀、生育支持保障服务。
省人口健康基金会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生优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整合资源,向社会募集资金和物资,在全省开展多形式的“生育关怀、生育支持”公益活动,助力生育关怀、生育支持。
据了解,省人口健康基金会实施“健康援助—营养健康扶贫”项目,帮助我省纯母乳喂养有困难的家庭中12至36月龄婴幼儿提供日常营养补充,改善婴幼儿营养状况及健康水平;指导凯里市计生协利用“人口健康基金”为符合政策生育的育龄妇女购买“高龄孕产妇生育保险”,为育龄妇女家庭提供生育保障;探索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利用“人口健康基金”试点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阵地建设,鼓励支持有条件的社区幼儿园开设托幼班……为积极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环境作出了有益探索。
开展各类公益项目巩固健康扶贫成果
先天性心脏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类,被称为新生儿的“头号杀手”。随着诊疗技术的提高,若能得到及时治疗,大部分简单先心病可以彻底治愈,大多数复杂先心病也可以治疗,加以术后的康复辅助,生活质量基本等同于正常人。
2018年以来,上海医大医院先后与我省黔东南州、黔南州等地计生协合作开展先心病患儿筛查、治疗、救助、回访公益活动,为749名患儿实施治疗手术,帮助患儿摆脱病痛,恢复健康。
“开展先心病公益救治是民心工程,是在国家基本医疗有保障基础上,对先心病患儿治疗的有益补充,公益救助给罹患先心病的家庭送去温暖,助力儿童健康成长和家庭发展。一定要将这项公益活动一如既往地开展下去,不断扩大救治面,让更多患儿重获新生。”省人口健康基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2023年8月18日,省人口健康基金会、黔南州计划生育协会、铜仁市计划生育协会、黔东南州计划生育协会相关负责人等一行,赴上海医大医院,就联合设立《贵州省先心病公益救助专项基金》进行洽谈。
项目洽谈座谈会上,双方就进一步合作开展先心病患者救治进行深入探讨和磋商,计划充分利用省人口健康基金会公益平台,引导整合社会力量,通过设立《先心病患者救治专项基金》,建立先心病救治项目筛查、救治、回访工作机制,保证项目公益性、合规性和可持续,常态化开展儿童先心病救助。通过整合资源,宣传打造品牌,让更多先心病患者受益的同时,促进我省基层医疗机构心胸外科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
2023年9月28日,由省卫生健康委、省人民政府驻沪办指导,省计划生育协会、省人口健康基金会主办,上海医大医院承办的“为爱黔行.心动贵州”—为先心病患者募捐慈善晚会在上海举行。
活动中,元祖食品、江西一尧医药有限公司、海鲲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霖置实业有限公司、文晶企业等多家爱心企业及爱心人士举牌捐赠,呼吁社会各界关爱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以实际行动奉献爱心。当天,共筹集善款100万余元。
2023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爱心黔行—先心病患者救助”活动走进安顺市8个县(区),进行为期5天的先心病公益筛查,筛查人数达214人,26名符合手术指征并达到救助条件的患者得以在上海医大医院进行手术治疗。
省人口健康基金会积极搭建我省救助先心病患者公益平台,联合上海医大医院等单位,依法设立先心病公益救助专项基金,是该基金会助力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的一个缩影。
围绕医疗健康救助、家庭健康促进、生育关怀、生育支持服务,为困难群众提供医疗救助、开展育龄人群生殖健康咨询,发起设立“家庭健康关爱基金”。目前,救助残疾困难患者252人次;为了给贵州户籍的贫困患者提供全免费医疗救助,搭建直通上海优势医疗资源的绿色通道,与遵义市计划生育协会联合发起设立“义海健康救助专项基金”。2023年使用“义海健康救助专项基金”为罹患重大疾病的困难群众开展医疗救助37人/次;实施健康援助行动——基层医疗装备联心助医计划项目,向9家基层医疗机构捐赠价值949.1万元的医疗设备共46台,助力加强我省乡镇医疗机构规范化建设,解决基层群众看病远、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实施“万千才富—助学行动”项目,资助学生30人……
省人口健康基金会通过扎实开展各类公益项目,温暖了困难家庭大病患者的心,以精准的形式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力健康贵州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