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是维持婴儿生命活动的基本需求,对其生长发育、记忆巩固、能量利用等过程至关重要。然而,婴儿的睡眠问题和作息规律的培养一直是新手爸妈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从婴儿睡眠的重要性、睡眠不足的影响、如何培养婴儿的作息规律以及睡眠安全四个方面进行科普。
1.婴儿睡眠的重要性
睡眠不仅能帮助婴儿恢复体力,还有助于精神修复、增强免疫力、提高专注力、促进智力发育和生长发育。深度睡眠的主要作用是恢复体力以及身体的发育,而浅睡眠则对情绪的修复和大脑的发育至关重要。保证婴儿充足的睡眠可以使其情绪更稳定,大人也会更轻松。
2.睡眠不足的影响
婴儿期是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的时期,如果此阶段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欠佳,不仅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还会引发注意力、免疫力和认知能力受损。此外,长期睡眠不足还可能增加远期疾病的发病风险,如心血管疾病、II型糖尿病和成年肥胖等。睡眠不足还容易导致婴儿闹觉、频繁夜醒,限制其学习能力。
3.如何培养婴儿的作息规律
(1)建立规律的生物钟:婴儿在出生后的前3个月,父母就应该采取措施,为日后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打下基础。可以通过观察宝宝的生物钟,结合大人的作息时间,调整出一个最适合自家宝宝的作息时间表,并规律地执行下去。随着月龄的增加和辅食的添加,作息时间也需要相应调整。
(2)实施EASY模式:EASY模式由《The Baby Whisper Solves All Your Problems》的作者特雷西·霍格提出,即Eat(吃)-Activity(玩)-Sleep(睡觉)-You(妈妈拥有自己的时间)。具体方法是,在给宝宝吃好奶后陪玩一会儿再放小床睡觉。白天可以重复几轮EASY模式,直到晚上睡觉。
(3)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良好的睡眠环境有助于婴儿迅速入睡。例如,晚上入睡前可以给宝宝洗个热水澡,温柔地做个抚触,讲个睡前故事,播放舒缓的音乐。睡觉前停止剧烈活动,拉上窗帘,调暗灯光。这些“睡前程序”不仅可以帮助宝宝做好休息前准备,还会使宝宝把这些程序和睡 眠关联在一起。
(4)培养自主入睡的习惯:安抚级别越低越容易帮助宝宝实现睡整觉的目标。因此,早期就需要“教宝宝入睡”,而不是“帮宝宝睡”。培养自主入睡的宝宝长期睡眠质量会更好。建议宝宝有自己的小床,避免和大人一起睡大床,这样可以减少婴儿蒙被综合征的发生,同时避免宝宝因为闻到妈妈的奶香味而频繁夜醒。
(5)合理安排白天的活动:白天应该让宝宝在有光线、有背景噪音的环境中活动,锻炼其睡眠的抗干扰能力。建议多带宝宝进行户外活动,早晨和下午各一次,哪怕宝宝睡着了也要坚持出去活动,这样宝宝会慢慢调整到户外活动时醒来看风景,回家后累了自然睡的作息规律。
(6)保持夜间黑暗和安静:夜晚应该保持黑暗和安静,不建议开夜灯。长久开灯睡觉会让宝宝混淆昼夜,影响深度睡眠和生长激素的分泌。夜间尽量减少对宝宝的干扰,可以穿分腿睡袋,只要宝宝没有醒,避免频繁换尿布或盖被子。
4.婴儿睡眠安全
(1)同房间但不同床:宝宝1岁前,建议同房间但不同床,这样既能保证安全,又能保持一定的睡眠独立性。
(2)避免侧/趴睡:避免宝宝侧睡或趴睡,以降低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的风险。在白天能全程看护的情况下,可以让宝宝练习侧睡或趴睡,但清醒的时候多让孩子侧着躺跟趴着玩,以减少仰睡对头型的影响。
(3)母乳喂养:母乳喂养能有效降低SIDS的发生概率。当宝宝会自主翻身后,就不用过度干预睡眠姿势,孩子会自己选择觉得舒适的姿势。
(4)夜醒与夜奶:夜醒是婴儿天生的自我保护机制,夜奶一般建议6-9个月可以开始戒除。6个月前,夜醒和夜奶是正常现象,不需要过分担心。
总之,每个婴儿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家庭遇到的睡眠问题也都不一样。新手爸妈们需要细心观察自家宝宝,多学习科学育儿知识,结合家庭环境和主要照顾者的实际需求,逐渐形成适合自家宝宝的照顾方法。通过合理的作息安排和良好的睡眠环境,可以培养出宝宝良好的睡眠习惯,为其长远发育成长打好基础。育儿之路虽然漫长而艰辛,但愿每一个小宝贝都能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