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星期四
认识重症肌无力:解开肌肉无力之谜
期次:183期版号:k21作者: 刘维唐山中心医院 发布时间:2024-05-316618次浏览[发表证书]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骼肌无力和易疲劳。尽管这一疾病早在1672年就被英国人Dr.Thomas Willis首次描述,但直到1895年,德国人Dr.Friedrich Jolly才首次用“myasthenis gravis pseudo-paralytic”来命名它。重症肌无力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约为五千分之一,女性发病稍多于男性,且可见于任何年龄。本文将深入探讨重症肌无力的病因、症状、治疗及预防,帮助大家解开这一肌肉无力之谜。

1.病因:免疫系统敌我不分

重症肌无力属于自身免疫病,病因在于病人体内的自身抗体阻断了从神经到肌肉的正常信号传递。人体内的神经系统通过神经肌肉接头连接运动神经元和骨骼肌,这一结构在肌肉收缩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指令到达神经末端的NMJ,会引起乙酰胆碱释放,与肌肉细胞表面的乙酰胆碱受体相结合,启动肌肉“兴奋-收缩”的动作。

然而,在重症肌无力患者中,由于免疫系统混乱,产生了敌我不分的抗体,这些抗体攻击自身的神经肌肉接头,破坏了神经跟肌肉的连接,导致肌肉无力。上世纪五六十年代,Dr.John Simpson曾提出重症肌无力可能由于AChR自身抗体引起,这一假说在1970年代初被Dr.Jon Lindstrom的实验所证实。他通过从电鳐中提纯AChR蛋白并注射到兔子身上,意外发现兔子变得虚弱无力甚至瘫痪死亡,这一发现奠定了免疫抑制剂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理论基础。

除了AChR抗体,科学家还发现了其他自身抗体,如凝集素(Agrin)信号通路中的肌肉特异酪氨酸激酶(MuSK)抗体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4LRP4)抗体。这些抗体同样能够破坏神经肌肉接头的正常功能,导致肌肉无力。

2.症状:波动性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骨骼肌无力和易疲劳,且症状具有波动性,即“晨轻暮重”。发病初期,病人常常会感到眼睛或四肢酸胀不适,视物模糊,容易疲劳。随着病情发展,病人明显疲乏无力,眼皮下垂,口齿不清、咀嚼无力,甚至吞咽困难、呼吸困难,从而造成生命危险。

具体来说,重症肌无力在不同患者身上可以选择性地侵犯不同的骨骼肌:

1)眼外肌无力:表现为眼睑下垂、复视、斜视,甚至眼球活动障碍。

2)上肢肌肉无力:抬臂无力,梳头、穿衣服、刷牙等动作困难。

3)颈部肌肉无力:抬头困难,经常处于低头状态。

4)延髓肌肉无力:构音不清、吞咽困难、咀嚼无力、饮食呛咳。

5)呼吸肌无:呼吸困难,咳痰无力,呼吸气短,或需要端坐呼吸、大口喘气。

6)下肢肌肉无力:蹲起困难,行走无力,

易跌倒,登高、上楼梯困难。

3.治疗:药物与手术相结合

重症肌无力的治疗需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对症治疗,常见的方式主要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1)药物治疗:胆碱酯酶抑制剂如甲基硫酸新斯的明、吡啶斯的明等,可以增加乙酰胆碱的浓度,改善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功能。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波尼松、地塞米松)、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等,可以抑制自身免疫反应,减轻症状并防止病情恶化。

2)手术治疗:胸腺异常是重症肌无力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65%-80%的患者存在胸腺增生,10%-20%的患者伴有胸腺瘤。对于胸腺异常的患者,胸腺切除术可以去除病因,使免疫系统恢复平衡。此外,对于眼外肌无力的患者,还可以进行上睑下垂手术或眼外肌切除术。

4.预防:提高免疫力,避免诱因

预防重症肌无力,关键在于提高免疫力和避免诱因。保持适当的运动,增强身体抵抗力,远离病毒,防止感冒的发生。合理饮食,保证充足的营养元素,特别是维生素D和钙的摄入,对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此外,还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特别是用眼过度。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时保持心情舒畅,有助于气血调和,肝脏功能协调,正气旺盛。

总之,重症肌无力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虽然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药物和手术相结合的治疗手段,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对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了解,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突破,为失力者助力,使无力者有力。同时,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我们也可以降低重症肌无力的发病风险,守护自己的健康。